基性岩浆一般起源于上地幔,从岩浆发生、聚集、开始喷发到结束喷发,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,发生过广泛的分异作用。
即早先形成的铁镁矿物如富镁的橄榄石、透辉石、透辉石质普通辉石,从液相中分离出来,使残余岩浆成分较少镁质,较富碱质和硅铝质,同时铁质组分也略有降低,但减少得比镁质少得多。
对此,1949年,波尔德佛特(Poldervaart,1957)建议用镁铁指数F/(F+M)的比值,来反映分离结晶程度。[F=w(FeO)+w(Fe2O3),M=w(MgO),单位为%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