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>起名知识 >请问古代女子有没有字

请问古代女子有没有字

发布时间:2024-04-23 13:15:43文章类型:原创文章
起名头像
方圆起名网林大师
资深起名专家

请问古代女子有没有字

  在先秦时代,贵族女子都是有字的!那时的都是不但有“名”,还得有“字”。  “名”取得很早,规矩是:在孩子刚出生三个月的月末,选择吉日给孩子剃去胎毛——但不是全剃,其中一种规矩就是男孩留下左边的胎毛,女孩留下右边的胎毛,《礼记·内则》谓之“男左女右”,这大约就是“男左女右”的来历,然后又有一套仪式,爸爸亲自来给孩子取名,这个名不但要被遍告宗族,还将被登记在册。(杨宽:《古史新探》,第179-180页)  至于取“字”,那就晚得多了,男子是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由嘉宾来取,女子则是在许嫁而行笄礼的时候所取,即《礼记·曲礼》所谓“男子二十,冠而字”,“女子许嫁,笄而字”。女孩子许嫁,行笄礼而后才会有“字”,所以闺女待嫁便可称为“待字”或“待字闺中”,“字”也因此有了“许配”的引申义,比如一位老伯伯看中了一个小伙子,于是“字以其女”,也就是把女儿许配给了他——即便随着时代的演进,女孩子家已经不再有“字”了,但“字以其女”的这个说法还是沿袭了很久。  杨宽《古史新探》对先秦时期取名取字的规矩有过详细解释,大略来说,女子的“字”,原本全称要有三个字,排名较好个字表示排行,即“伯(孟)、仲、叔、季”,排名较好个字是和“名”的意义有关联的,比较后面一个字是“母”或“女”(男子则是“父”、“甫”或“子”),而“伯(孟)、仲、叔、季”之后还要标出“姓”,如果连“氏”一起称呼,全称将多达五个字,比如某位女性全称叫做“虢孟姬良母”,其中,虢(氏)孟(字/排行)姬(姓)良(字)母(字)。“这样的称呼,包含有姓氏、长幼排行、本人的‘字’、男女性别等组成部分,无非为了明确表示其身份和地位。其所以要标明长幼行辈,因为当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,很重视长幼行辈的区别。其所以要标明男女性别,因为当时男尊女卑,地位不同。男子所以都用‘氏’来称呼,因为男子是贵族的主要成员,而‘氏’是贵族的标志。女子所以要标明‘姓’,因为当时同姓不婚,对女子的姓看得特别重要。”  到了秦代以后,这些从周礼延续下来的东西逐渐就消失了。偶尔有官宦女子(我认为秦以后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贵族了)取子也只是个例,不再是普遍现象了!

请问古代女子有没有字

有字。

根据记载,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,女子许嫁时取字。

东汉末年大儒郑玄有注:“谓应年许嫁者。女子许嫁,笄而字之,其未许嫁,二十则笄。”意思是女子十五岁应该许嫁。许嫁的女子,十五岁及笄取表字,如果没有答应嫁人,就二十岁及笄。

不过史书上写女子甚少,写了也大多写某某氏,名字记载甚少。

请问古代女子有没有字

“字”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。

《礼记·曲礼》上说:“男子二十冠而字”,“女子十五笄而字”,就是说不管男女,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,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,供他人称呼。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。

但是查了好多古代女性名人,基本上都没有“字”,或者有“字”而不常用,未被后人所知。能查到有“字”的女性有这么几个。

董小宛,名白,字青莲。 董小宛是明末有名的“金陵八艳”之一。

左芬。字兰芝,临淄(今山东省淄博市)人,左思之妹,西晋文学家。

薛涛(770-832):字洪度。唐代女诗人。

班昭(约45年?-约117年?)一名姬,字惠班。东汉史学家,史学家班彪女、班固与班超之妹,博学高才,嫁同郡曹寿,早寡。兄班固著《汉书》,八表及《天文志》遗稿散乱,未竟而卒,班昭继承遗志,独立完成了排名较好表与排名较好志,《汉书》遂成。帝数召入宫,令皇后贵人师事之,号曹大家(gū)。善赋颂,作《东征赋》、《女诫》。班昭为中国较好个女历史学家。

蔡文姬(177?-?)名琰,原字昭姬,晋时避司马昭讳,改字文姬,东汉末年陈留圉(今河南开封杞县)人,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,是中国历史上排名较好的才女和文学家。代表作有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悲愤诗》等 。

秦良玉(1574~1648年) ,字贞素。四川忠州(今属重庆忠县)人。后嫁入石柱县。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、女将军、军事家、抗清名将。。。。。。。

在古代女子要有字,一、必须是诗书之家,必须有个开明的长辈。二、自身必须有不同于人的能力,才能被认可。三、必须是自己强力要求,强力争取。

三国那么多出名的女性,有字的就一个蔡文姬。那怕是长生皇后,武则天,都是没字的。

展开剩余内容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