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国学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,包括哲学、历史学、考古学、文学、语言学等。
一般来说“国学”又称“汉学”或“中国学”,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。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、史学、宗教学、文学、礼俗学、考据学、伦理学以及中医学、农学、术数、地理、政治、经济及书画、音乐、建筑等诸多方面。
2、“国学”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,当时 “西学东渐”改良之风正值炽热,张之洞、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,提出“中学”(中国之学)这一概念,并主张 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,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,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。
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,涵盖了两汉经学、魏晋玄学、隋唐道学、宋明理学、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、汉赋、六朝骈文、唐宋诗词、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、学术体系。
2国学包括什么
国学可分经、史、子、集四大类。
“经”: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孝经》、《春秋》、《诗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乐经》、《尔雅》等。
“史”:《史记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春秋左传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山海经》、《永乐大典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吴越春秋》、《晋书》、《通典》等。
“子”:《老子》、《孙子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墨子》、《列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荀子》、《管子》、《淮南子》等。
“集”:《李太白集》、《杜工部集》、《昭明文选》、《乐府诗集》、《柳河东集》、《王荆公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