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企业大多叫作坊、粮油作坊、织布作坊等等。
拓展资料
1、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、历法、节气、官职、地理、礼仪、古代气质、科举制度、宗法制度等文化内容的总称。日历又细分为年表法、年表法、年表法和年表法。
2、官方常识:排名较好部分:隋朝以来,中央政府的大臣保存了六个部分:官员、家庭、仪式、士兵、惩罚、工人等。头为尚书,副为侍郎;部下面有部门,主任叫阆中,副主任叫员外郎。州、县、路、路、府、省:“州”是一个行政区划,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数字。古时候说九州,汉朝十三州,三国十八州,唐朝三百多州。这个大陆也被称为“政府”。汉朝时,国度设刺史,并改名为国度牧,相对较高军政官;宋朝的巡抚是“知州”,都是朝臣。行政区的域名“县”,秦朝时划分为36个县,隋唐时改为州,以县知事为郡守,汉代称太守,后为知府或刺史的别称。“道”,唐朝建立的行政单位,略相当于汉朝的国度;宋朝改“道”为“道”,清朝回归“道”,属于省政府,大于州政府。唐朝的“政”属于“道”,宋朝属于“道”。该省较好初由中央政府签署,指的是中书省,后来成为行政区的名称。该省的相对较高行政长官是“总督”。
3、参与者:在古代,乘坐公共汽车并站在公共汽车右侧作为警卫的人。再叫车向右,陪着坐车。
4、曹:古代政府机关的一个分支机构。
5、刺史:汉朝分为十三州,设刺史一人掌管县知事、县令,与秦朝相似,也有说州成为继府牧之后掌管一州的行政长官。
5、国子监:官签,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,或国学,或国子监,有一个拜酒人,两个秘书。
7、将军:武官的名字。清朝在先秦时期指挥军队,所以清朝也被称为将军。
8、郎:禁军的总称。负责守卫的是皇帝的近臣。有义郎、仲郎、郎中、外郎、侍郎等多种名称。
9、时宇:先秦时期的官员,负责君主周围的文件、档案、记录等事务。秦汉以后,弹劾权和纠察过失权开始出现。
10、左右拾遗:唐舞负责建议和推荐。唐代门下行省称左行省,中书行省称右行省,故属门下行省,称“补缺左”、“拾遗左”。那些属于中书省的,叫做右补和右拾遗。
11、大使:官方名称。唐代宗执政时,宦官主政唐朝,之后掌握政权的宦官以唐朝的名义干涉国度事务,甚至废君。
12、厨师:老师。夏天,一个正直的官员负责国王的伙食。
13清:古代高官厚禄的称号。有上卿、雅卿、邵青、九卿等名字。
14排名较好:秦时乡级乡官主管教育。
15、大夫:楚国官员,负责赵、屈、荆三大皇族子弟的教育。屈原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。
16、司马:军队中的相对较高长官,一般称为司马。
17、泰:清朝九朝之一,秦朝叫,主管太庙祭祀。
18、太师:他负责写文章修改历史和天文历法,并向天师祭祀
自西汉武帝“盐铁论”之后,盐与铁就是国营了。
中国古代的公司叫做商帮。国企的叫皇商。
古代有四大商帮,泛指晋商、徽商、潮商、甬商四个商帮。明代是中国商业较完整的启蒙发展期,其商人与商业的产生、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,商业经营直接关系到了社会商品生产的发展,江南地区新兴工商城镇的出现,便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种成果。
那时候没有国营企业的说法,叫官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