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酉时。
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,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。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,人们将中西时点,分别称为“大时”和“小时”。随着钟表的普及,人们将“大时”忘淡,而“小时”沿用至今。 古时的时(大时)不以一二三四来算,而用子丑寅卯作标,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,以为易记。具体划分如下: 子(鼠)时是二十三点到一点,以零点为正点; 丑(牛)时是一点到三点,以两点为正点; 寅(虎)时是三点到五点,以四点为正点; 卯(兔)时是五点到七点,以六点为正点; 辰(龙)时是七点到九点,以八点为正点; 巳(蛇)时是九点到十一点,以十点为正点; 午(马)时是十一点到十三点,以十二点为正点; 未(羊)时是十三点到十五点,以十四点为正点; 申(猴)时是十五点到十七点,以十六点为正点; 酉(鸡)时是十七点到十九点,以十八点为正点; 戌(狗)时是十九点到二十一点,以二十点为正点; 亥(猪)时是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,以二十二点为正点。
酉时
下午5点到7点是酉时。酉时(15点-19点),拼音:yǒushí,这时鸡开始归巢。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。十二时辰及读音:子(zǐ) 、丑(chǒu) 、寅(yín) 、卯(mǎo) 、辰(chén) 、巳(sì) 、午(wǔ) 、未(wèi)、申(shēn) 、酉(yǒu)
下午五点到七点是日子中的排名较好个时辰,按照古人的日子十二个时辰的计时排序方法来说,这个时间段正好属酉时。
中国古代以时辰作为日子24小时的计时单位。一个时辰是2个小时。
24小时中时辰划分排列是以12地支命名的。
每晚11一次日1时为子时,1一3时为丑时,3一5时为寅时,直到当日晚9一11时为亥时。
所以下午5点到7点时辰是申时。
下午五点时辰是申时,下午7点时辰是酉时。因为阴历把十二个地支和日子的24个小时相对应,分成12个时辰。子时对应午夜一时到二时,以此类推申时对应下午五点六点,酉时对应下午七点八点。
下午五点到七点,属于酉时。中国古代把全天分为12个时辰,分别用子丑寅卯,辰巳午未,申酉戌亥取命名。23点到次日的凌晨一点,属于子时,下午三点到五点属于酉时。酉代表鸡,过去,在农村酉时正是鸡上树的时刻
下午5点到7点是酉时。 酉时(15点-19点),拼音:yǒu shí,这时鸡开始归巢。
日子有12时辰, 每二个小时一个时辰 每一个人出生时间都占了一个时辰
酉时,即下午五点钟到七点钟的时间,是十二时辰的排名较好个时辰,又称日入、日沉,这时太阳落山,鸡开始归巢。
酉时,旧式记时法指下午五点钟到七点钟的时间。
酉时。
古时候的我们把日子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。下午的5点到7点就是酉时。酉时又被叫做:日入,日落,日沉,傍晚。意思就是太阳落山的时候。
下午5点到7点是卯时。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即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。子时23~1点,丑时1~3点,寅时3~5点,卯时5~7点,辰时7~9点,巳时9~11点,午时11~13点,未时13~15点,申时15~17点,酉时17~19点,戌时19~21点,亥时21~23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