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8年11月4日,南京的蒋某人亲自下令排名较好兵团所属第100军开赴海州,与原驻那里的第44军一起,统归排名较好绥靖区司令官李延年指挥,固守海州及连云港地区。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,因为第44军就算孤悬一隅,穷途末路时也完全可以通过连云港从海上逃跑,增援毫无意义。
春秋时期,有个仇由国,是个山区小国。国内只有几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和国外通连,交通十分不便。
它的邻国晋国是个大国,晋国的掌权人智伯早就想吞并它,已准备好人马随时踏平仇由国,但是因为仇由国的道路狭窄进不去,于是便想出来一个办法:智伯花费了好多钱铸了一口大钟,这钟比仇由国的道路还宽大好几倍。智伯让人告诉仇由国国君说,不久就要送去,让仇由国准备迎接。
吴楚争桑:因两个女子争夺一颗桑树,比较后面导致吴、楚两个国度兵戎相见。
公元前518年,是吴王僚九年,楚平王十一年,吴国边境有一个小城邑,名为卑梁;楚国边境同样有一个小城邑,名为钟离。卑梁和钟离挨在一起,相隔不远,都在今天的安徽境内。他们世世代代都以种桑养蚕为生。
有啊。长平之战,就是典型的因小失大。
长平之战爆发的原因。
公元前262年,秦国攻打韩国,占领了野王地区,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其他地区的联系。成了孤零零的一块飞地。相守肯定是守不住的。
韩国国君一看事已至此,干脆把上党郡送给秦国算了,希望以此换取秦国罢兵。结果上党郡的郡守冯亭还是个暴脾气,不愿意投降秦国,直接带着上当十七座城池,投降了赵国。
中国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并不少见,很多小人物无意间参与历史进程的改写,完全可以进入历史繁星传,例如貂婵和陈圆圆。
[宋国大臣华元和车夫羊斟的故事]
所有失败的经历都有因小失大的原因在其中,这对我们今后的做人做事是有警示作用的。
三国时期,蜀汉丞相诸葛亮排名较好次伐魏大战,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,马谡在山上驻守,司马懿派兵包围街亭,街亭失守,导致蜀军陷入被全歼的危险,诸葛亮不得已,举兵归蜀,排名较好次伐魏战争以诸葛亮的失败告终!
当逃兵就逃兵,找那么多理由你还能变成抗日英雄
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应该说是数不胜数的。今天水一白讲的这个是一个错入了帝王家的单纯女人。